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唐天将军 第21节(2 / 2)

&esp;&esp;李隆基严肃地吐出一句话,让萧炅身体一颤。

&esp;&esp;群臣都心中一凛。

&esp;&esp;与此同时,许多老臣心中复杂,因为李隆基在开元十年的时候,曾经下诏:内外官吏因犯赃被解官、免职及除名者,终生不得录用。

&esp;&esp;按照李隆基曾经的诏书,萧炅在河南尹犯错后,就不该再被任用。

&esp;&esp;可偏偏还升了一级。

&esp;&esp;曾经姚崇拜相时,李隆基与姚崇“约法十章”,到天宝年间,李隆基刚好全部违背。

&esp;&esp;姚崇、宋璟、张九龄都已逝去,但谁又敢指责李隆基呢?

&esp;&esp;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,广为人知。

&esp;&esp;可没人敢去做魏征的事情。

&esp;&esp;一刻钟后,范陵被带到殿上。

&esp;&esp;此时范陵面色苍白,心力憔悴,看得出来,他彻夜未眠。

&esp;&esp;范陵跪在大殿上。

&esp;&esp;不论李隆基如何问,范陵只言自己一人所为,萧炅并不知情。

&esp;&esp;似乎萧炅只是失察之责。

&esp;&esp;“拖出殿外,杖杀……”

&esp;&esp;李隆基审讯完毕后,眼中一厉。

&esp;&esp;“陛下饶命……陛下饶命……”

&esp;&esp;范陵猛然抬起头,向李隆基求饶。

&esp;&esp;注定徒劳。

&esp;&esp;两名羽林卫列出,将范陵拖出去。任凭他大喊大叫。

&esp;&esp;此时谁也不敢劝,也不可能去劝谏,范陵咎由自取。

&esp;&esp;“啊……”

&esp;&esp;下一刻,殿外就传来凄厉的惨叫声。

&esp;&esp;大臣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。

&esp;&esp;他们都知道李隆基在警告诸臣。

&esp;&esp;不一会儿,范陵已经没有动静,但棍棒抡下的声音,依旧清晰可闻。

&esp;&esp;范陵没有抖出萧炅知情。

&esp;&esp;一是即便抖出,他也难逃一死。

&esp;&esp;二是为自己的家人。

&esp;&esp;接下来果然如吉温预测的一样,李隆基下令将范陵的妻儿子女,充为贱籍。

&esp;&esp;“启禀陛下,龟兹押官刺杀朝廷命官。虽未成功,但谋杀四品官吏,为不义之罪,理应处死。但念其因果,和在西域杀敌有功,希望能从轻处罚,以体现陛下的仁德。”李适之不忘李瑄的嘱托。

&esp;&esp;“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。可以罪减一等,流北部边疆。未赦不得归!”

&esp;&esp;看在李适之求情的份上,李隆基给予从轻处罚。

&esp;&esp;朝廷需要威严和法度。

&esp;&esp;即便有冤情,也不能刺杀朝廷命官,否则皆效仿,朝廷岂不是要大乱?

&esp;&esp;退朝以后,皇帝召李林甫、李适之到中书门下堂议事。

&esp;&esp;一个时辰后,一脸严肃的李适之,和满头冷汗的李林甫从中书门下堂走出。

&esp;&esp;不久后,一份诏书传达。

&esp;&esp;贬萧炅到岭南任始兴郡别驾。

&esp;&esp;同时提韩朝宗为京兆尹。

&esp;&esp;生不用封万户侯,但愿一识韩荆州,这是李白在《与韩荆州书》上的赞誉。

&esp;&esp;在地方上,韩朝宗政绩优异,是李隆基早就看上的官吏。

&esp;&esp;刑部尚书空缺,李隆基并未让左右宰相推荐。他心中有一个合适的人选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左相府。

&esp;&esp;“老狐狸一入政事堂,就向圣人请罪,说自己识人不明。圣人竟然用狄仁杰推荐窦怀贞的例子,宽恕于他。”

&esp;&esp;回到左相府,李适之见到李瑄后,非常不忿地说道。

&esp;&esp;狄仁杰号称“桃李满天下”,为朝廷推荐的公卿大臣有数十人,其中能臣比比皆是。

&esp;&esp;李隆基用被人讥讽为“国滟”的窦怀贞举例,是认可李林甫的能力,表明虽然萧炅不行,但推荐的其他人,李隆基还是很认可的。

&esp;&esp;“我本以为此事尘埃落地,圣人会疏远李林甫。在政事堂议事的时候,圣人还是对其备受信赖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