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红楼之挽天倾 第812节(2 / 2)

&esp;&esp;东河河道总督是齐党举荐上来,而南河是浙党举荐,如今两河河督尽数贪腐,现在这位天子已是不想再用两党接管河务。

&esp;&esp;而殿中众臣见此,闻言,心头一惊,这又是问着永宁伯!

&esp;&esp;可贾珩督河抗洪载誉而归,的确对河务有着发言权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圣上,臣以为拣选河督,一在清廉自守,二在精通水利,臣在开封府时识得一人,其原为东河河台河官,因不与前河督同流合污,为臣与其交谈,发现其人颇通水利,多有妙论,臣任命其为管河道,依其言抢修南河河堤诸险工,成效斐然。”

&esp;&esp;因为冯廉直接为天子任命为河南参政,南河总督自是不能再行举荐,再说纵使不为参政,以冯廉功劳、资历,也差上许多。

&esp;&esp;但关守方起步太低,以如今从四品升迁正三品的东河河督,倒是差不多,南河总督就差点儿意思。

&esp;&esp;崇平帝闻言,点了点头道:“此人,朕先前在奏疏中看过,有些印象,子玉说他以记录天象簿册,首言北方将有大雨,倒也是个人才。”

&esp;&esp;只是尚为管河道,这样的官职有些太低了,不足以为从二品的河道总督,尤其是南河河督要与两江官员打交道,还要与漕运总督部院对接,非积年老吏不可。

&esp;&esp;杨国昌听着贾珩与崇平帝对话,眉头紧皱,加珩小儿推举了史鼎尤嫌不足,却又要推举自己的党羽插手河务?

&esp;&esp;崇平帝沉吟了下,说道:“既为东河河台出身,就以其为东河副河,督问河务,至于南河总督……”

&esp;&esp;贾珩闻言,拱了拱手,听着崇平帝沉吟不语,心头也为天子觉得作难。

&esp;&esp;放眼望去,满朝文武不是齐党就是浙党,不用齐党就要用浙党,第三选项是楚党,但楚党也没有太合适的人选推荐。

&esp;&esp;崇平帝沉吟了一会儿,说道:“如永宁伯所言,南河总督需由精通水利,清廉之官为选,非一时可定,由吏部、工部考察天下督抚藩司之中擅修水利者,任为河督。”

&esp;&esp;下方的杨国昌心头叹了一口气,天子这是使出了个拖字诀。

&esp;&esp;第670章 贾珩:就是看你热的满头汗……

&esp;&esp;大明宫,含元殿

&esp;&esp;南河河督的人选被压下不议,众臣面面相觑,心思各异。

&esp;&esp;不过也属平常,因为河务专官原就关涉重大,非一场廷议可以计定,尚需要后续诸官推举。

&esp;&esp;待诸事议定,崇平帝转而又提及了兵事,道:“京营以雷霆之势戡定中原之乱,足见整军经武成效卓着,而如今边军经过裁汰老弱,宁夏、固原、榆林等边镇比之先前已补额至八成,宣府、蓟镇也在整顿之列,唯太原、大同两镇,据王承胤、蒋克宁二将所言,自其领兵以来,军镇军校士卒皆为实兵实额,北静郡正在查察。”

&esp;&esp;对北静王的全无进展,崇平帝没有细谈,而是着重提及北平三镇,叙道:“经略安抚司经过裁汰、招募,议定经制,蓟镇兵马八万、宣府六万、北平四万,以上边镇将校兵员庞大,兵额之饷银,军械甲胃之靡费,户部与兵部需得及时发放,不得贻误军机。”

&esp;&esp;内阁首辅杨国昌与兵部侍郎施杰出班,拱手称是。

&esp;&esp;崇平帝徐徐说道:“强兵之道,一在作训,二在钱粮,作训悉在军将兵略,而钱粮,今岁以来,北方先旱后水,夏粮收成无几,而朝廷开支靡巨,国库亏空庞大,杨阁老,你掌户部,可有一言与诸卿所道?”

&esp;&esp;杨国昌闻言,苍声道:“圣上,户部自向九边军士、官吏发放欠俸欠饷,高逾七八百万,及至购置粮米以馈输北平经略安抚司,更是靡费三四百万,国库入不敷出,老臣以为当务之急,开源节流,裁汰冗员,户部初定,地方驿传人浮于事,应予裁汰驿卒,节省开支。”

&esp;&esp;贾珩在下方听着,面色微变,目光凝了凝。

&esp;&esp;节省开支,裁汰驿卒?

&esp;&esp;崇平帝面色平静,问道:“除了裁汰冗员以节流,可有开源之策?”

&esp;&esp;杨国昌整了整思绪,如数家珍说道:“圣上,除诸省的粮税外,还有茶盐、车马、市关舶等商税,如今百姓忍受苛捐杂税众多,多酿民变,不宜再行摊派粮税,臣以为当在商税上增设厘金,广辟税源。”

&esp;&esp;因为贾珩先前的批驳,此刻这位内阁首辅本来将到了嘴边的“山川河泽之利归内务府,户部财源寥寥”的话咽了回去。

&esp;&esp;而杨国昌加税之言,无疑引起殿中轩然大波。

&esp;&esp;韩癀脸色阴沉,目光幽晦不定。

&esp;&esp;江浙经商者众多,一旦再加商税,江浙桑梓父老必蒙其苦,齐党除却盘剥南方士人,还有何手段?黔驴技穷!

&esp;&esp;贾珩听着崇平帝与杨国昌的奏对,目光闪烁,思忖着其中的关要。

&esp;&esp;所谓,上下挥霍无度,则掠之于民,民变在即,则掠之于商,经过中原之乱后,大汉中枢已知老百姓榨不出油水,还容易酿出民变,就要将主意打在商人的头上。

&esp;&esp;这个思路也没有什么出奇,他清查扬州盐商也是这个思路。

&esp;&esp;其实,破解这一问题的难点,除却做大蛋糕,还有刮骨疗毒,刀刃向内,严惩贪腐,追缴亏空,在大汉这片土地上,这些人总不能漂洋过海。

&esp;&esp;崇平帝面色澹漠,在一些江浙籍出身官员的担忧中,说道:“商税一事尤待斟酌,盐法积弊甚深,当需革除积弊,广辟财源,行文于金陵的齐昆,让其加快整饬盐务。”

&esp;&esp;以国库如今的情况,根本支撑不了一场太大的战事。杨国昌闻言,面色一肃,拱手称是。

&esp;&esp;待一场议事而定,已是近晌时分,群臣散去,崇平帝单独留下了贾珩前往大明宫内书房,君臣重又落座,内监奉上香茶。

&esp;&esp;崇平帝面色凝重,说道:“子玉,方才朝臣议事,你也听到了,户部亏空严重,如非内务府相援,馈给银粮,就连边军的军饷都发放不及,此绝非长久之计。”
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道:“圣上,内务府经营矿利也好,抄没犯官家财也罢,只能纾济一时之困,还是另辟财源。”

&esp;&esp;要么对内压榨,要么对外殖民或者商贸,别无他法。

&esp;&esp;“朕也是如此作想。”崇平帝沉吟片刻,目带征询说道:“朕记得,子玉你初至宫中,当初就在此地,曾给朕陈述变法革新之要,如今大汉积弊非变法不可图强了。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圣上,变法为开万世太平之基,不可操之过急,而且,只做不说,多做不说,一项一项铺开,今整饬盐务,如能功成,何尝不是在变法?至于清丈田亩,可从一省一地,集中精力而行。”

&esp;&esp;改革要有外部的和平环境,至于变法图强,眼下与其说是变法,不如说是财税改革,而且他也不是很喜欢变法这个词。

&esp;&esp;世界每天都有新的问题,有问题就去处理问题,观看成效,非要捆绑一揽子计划,最终闹得声势浩大,落实没几个,不说其他,没有人才储备,怎么确保政策施行下去不走样?

&esp;&esp;不大而无当,不泛泛而谈,不全线出击,不求大求全,而是分出轻重缓急,一项一项集中精力去切香肠。

&esp;&esp;从目前整军功成,军机处之设,整饬河务,哪一项不是在变?哪一项不是在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?但因为每一次都是君臣一心,集中精力去争斗,回首望去,局势大变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历史上那些成就功业的政治家就是这么操作,比如曹操唯才是举,重用寒门之士,张居正一条鞭法,雍正摊丁入亩,难道不是变?无一字在变,却事事在变。

&esp;&esp;反而那些嘴炮无敌,明明做一分,偏偏要嚷三分,多半落得安石变法,戊戌新政的结局,口称变法,一下子颁布上百条法令,如同儿戏,真以为言出法随,推倒重来,开国定制?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